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病。最近,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收治了多名因長期靜養導致下肢靜脈血栓的患者。那麼, 我們如何才能遠離下肢靜脈血栓呢?
「靜養」易引發下肢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 導致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可造成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見症狀包括患肢疼痛腫脹、皮膚呈紫紅色、體溫升高、脈率增快、呼吸困難、胸痛等。
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包括靜脈內膜受損、血液高凝狀態和靜脈血流瘀滯。長期臥床者下肢靜脈血液流動緩慢,同時,由於缺乏鍛煉,此類人群易出現血脂升高、血液黏稠的情況,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如果下肢靜脈血栓脫落,血栓可隨血流到達肺部,從而導致肺栓塞等嚴重後果。
長期居家臥床的人群有以下幾類: 一是高齡老年人;二是因疾病引起身心功能受損,出院後在家繼續休養,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者;三是因疾病導致殘障者,如腦中風後偏癱者、視覺障礙者、聽覺障礙者、阿滋海默病患者。此外,發生運動損傷後,人們往往會在家靜養數月, 此時也要當心下肢靜脈血栓。
遠離血栓做好這些事
在居家靜養期間,大家應注意以下幾點,從而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
合理膳食
食用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於肉類、甜食、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糖食物,應儘量避免食用,以免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誘發血栓。保持大便通暢, 避免因便秘導致腹壓增加,影響下肢靜脈血液回流。
戒煙
高齡老年人體內凝血系統等功能衰退,自發纖溶能力下降,如果長期臥床,同時併發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等危險因素,很可能增加血栓的發生風險。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血管收縮,影響靜脈回流, 同時損害血管壁,故建議戒煙。
足量飲水
脫水會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多飲水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每日飲水1500~2500毫升, 宜少量多次飲水,短時間內別喝得太多、太快,也別喝太燙的水。
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
衣服、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下肢保暖。
物理預防
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抗栓襪、間歇充氣加壓裝置等,促進靜脈血液向心臟方向回流。
適當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是預防血栓的重要手段。
1. 多進行深呼吸、吹氣球及主動咳嗽等動作,定時翻身、變換體位、活動肢體。
2. 抬高肢體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在小腿下放置墊枕,將下肢抬高20~30度,使下肢高於心臟平面20~30 公分,利用重力作用促進血液回流, 避免在膝下放置硬枕,也要避免過度屈髖。
3. 主動運動
踝泵運動:伸直膝關節,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保持10秒,然後緩慢下壓至最大限度並保持10 秒, 之後,以後踝關節為中心,腳趾做360度環繞旋轉,10次/ 組,3~4組/ 天。
股四頭肌運動:繃緊大腿肌肉, 持續5秒後放鬆,後伸直膝關節, 足背伸,緩慢抬高至距離床面20 公分的高度,持續10 秒後緩慢放下, 10次/ 組,3~4組/ 天。
4. 被動運動
如臥床者不能自主活動,家屬可幫助其進行被動運動。
環抱式擠捏:雙手環抱臥床者小腿, 由足背向膝關節迴圈用力擠壓,然後放鬆,10次/ 組,3~4 組/ 天。
按摩下肢肌肉:從腳踝開始慢慢地進行按壓,然後按摩小腿、大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運動均應在排除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前提下才可進行,如出現下肢紅腫熱痛、腿圍增大等情況,切忌盲目運動,也不要按摩及熱敷,應及時就醫。
長期臥床者應定期進行下肢檢查,以監測是否有血栓形成。如疑似有血栓的症狀,如疼痛、腫脹、皮膚顏色改變等,應及時就醫。
這篇文章 長期臥床小心栓從腿上來 最早出現於 中國醫藥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