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周文傑
Amazon 宣布收購 AI 穿戴裝置新創公司 Bee(收購尚未實際完成,金額未揭露),其 $49.99 售價的手環可持續錄音並將對話轉為提醒與摘要。此布局意味 Amazon 正從智慧家庭助手擴展至個人 AI 裝置領域,引發隱私、商業模式與競爭策略等多重關注。2025 年 7 月 22 日,Amazon 正式確認計畫收購總部位於舊金山的 AI 穿戴初創公司 Bee,該公司開發一款定價約 49.99 美元 的手環裝置,可錄音並即時生成對話摘要提醒,目前交易尚未完成,金額未對外公布。
Bee 穿戴裝置功能與定位解析
Bee 開發的產品是一款類似 Fitbit 的手環,內建麥克風持續監聽使用者周遭對話(除手動靜音外),並即時轉錄語音、生成待辦與提醒,同時整合使用者郵件、行事曆、聯絡人及定位等資訊,以提供個人化 AI 建議功能。
該裝置以低成本策略著稱:單機售價 49.99 美元,搭配每月約 19 美元訂閱費,用以獲取完整智慧服務體驗。
Amazon 併購意圖與員工整合安排
Amazon 透過 TechCrunch 和 CNBC 向外界確認此筆併購案,但交易尚未正式完成,具體條款未披露。Bee 的共同創辦人 Maria de Lourdes Zollo 已宣布 Bee 將加入 Amazon,Bee 團隊員工已收到加入 Amazon 的工作邀請,Amazon 發言人未透露具體人數。
Amazon AI 硬體佈局與產業競爭環境
在收購 Bee 之前,Amazon 曾於 2023 年關閉 Halo 健康手環專案,此次併購標誌其重返穿戴式裝置市場,目標為擴展 AI 生態系統。
此舉也可視為 Amazon 對抗 OpenAI、Meta、Apple 等科技企業擴展 AI 終端裝置版圖的重要一步。Meta 已推出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Apple 傳聞正在研發 AI 智慧眼鏡,OpenAI 也透過併購 Jony Ive 團隊進軍 AI 硬體。
隱私與監管風險考量
Bee 承諾不儲存原始音訊,並允許使用者刪除資料,其 AI 模型注重隱私設計與本地處理機制。
然而 Amazon 過去在資料管理與隱私方面記錄爭議,例如 Ring 安全攝影機曾未經授權分享錄像,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處罰。因此 Bee 資訊處理政策是否變更或受衝擊是外界高度關注的議題。
商業模式與市場潛力分析
Bee 定價低於 Humane AI Pin(約 499 美元)與其他 AI 穿戴裝置,具有較高市場接受度門檻,適合主流與價格敏感型消費者。
此外,Amazon 擁有龐大訂閱平台(如 Alexa+、Prime)、語音商務與電商生態,可將 Bee 整合入自家服務,進一步深化使用者黏著與收費模式。
穿戴 AI 競爭與 Amazon 下一步策略值得關注
Amazon 收購 Bee 將個人 AI 裝置直接進入 Amazon 生態,意味語音 AI 不再止於智能音箱,將成為隨身裝置。未來重點觀察包括:Bee 是否整合 Alexa+、是否推出更多 AI 穿戴產品線,以及 Amazon 如何回應隱私與監管疑慮。此併購案代表 Amazon 正加快跨入個人 AI 裝置的市場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