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斥資 65 億美元收購 Jony Ive 團隊,正式進軍 AI 硬體市場

OpenAI 斥資 65 億美元收購 Jony Ive 團隊,正式進軍 AI 硬體市場

索引新聞| 周文傑
OpenAI 於 2025 年 5 月以約 65 億美元 完成收購前 Apple 設計總監 Jony Ive 所創立之 AI 硬體公司 io,並將於 2026 年推出首款 AI 原生裝置,展開硬體與生成式 AI 的整合布局。
2025 年 5 月 21 日,OpenAI 宣布以約 6.5 億美元 的全股權交易收購 Jony Ive 創辦的 AI 硬體新創公司 io Products, Inc.,正式跨足 AI 硬體領域,計劃於 2026 年推出首款 AI 原生裝置


投入 AI 硬體市場的戰略佈局

此筆交易是 OpenAI 最大規模的併購,展現其從 AI 模型供應者向「硬體平台」轉型的決心。收購將 io 團隊(約 55 名工程師與設計師)併入其位於舊金山的研發中心,並由 Jony Ive 與其設計公司 LoveFrom 承擔 OpenAI 與 io 的設計工作,但 LoveFrom 保持獨立運作


Jony Ive 的設計影響力與角色定位

Jony Ive 曾主導設計多款 Apple 傳奇產品(包括 iMac、iPod、iPhone、Apple Watch),其設計哲學與直覺界面風格不僅引領科技美學,也主導了科技與藝術的結盟
他並未正式成為 OpenAI 員工,而是以 LoveFrom 身份深入參與 OpenAI 創意設計工作,並在交易後持續與 OpenAI 合作


AI 裝置雛型與發展時程

OpenAI 尚未公布具體產品型態,但已有報導指出開發團隊正在設計“非手機、非眼鏡”的新類型裝置,可能為螢幕淡化、語音優先的 AI 裝置,強調情境感知與隱私保護,預計於 2026 年推出
Sam Altman 曾提及這是“一項將是世界上最酷的科技”,Ive 則表示這是他 30 年職涯的重要開端


市場與競爭格局評析

此次併購意味 OpenAI 正與 Apple、Google、Meta 等硬體巨頭正面交鋒,迎戰 AI 原生裝置市場分食戰局。Meta 已透過戶外用智能眼鏡先行布局,Google 則整合其搜尋與裝置生態,OpenAI 的加入將引發三方新一輪硬體競爭
對比 Humane Ai Pin 等早期跨界產物,OpenAI 結合設計力與生成式 AI 能力,可能具備更高的使用者吸引力與市場潛力


面臨風險與未來挑戰

縱然 OpenAI 併入設計與工程能力,但在硬體製造、供應鏈管理及全球通路布建方面仍缺乏經驗。早期 AI 裝置嘗試失敗案例,如 Humane Ai Pin 及 Rabbit R1,顯示開發者在產品品質與市場接受度上尚須突破
此外,隱私與監管議題不可忽視。具情境感知與錄製功能的裝置將面臨各國嚴格資料保護法規挑戰,尤其是在歐盟等地的「實體 AI」(Embodied AI)新政策框架中


新時代的科技競逐序幕拉開

OpenAI 與 Jony Ive 團隊的結盟,標誌著 AI 技術從後端演算平台向前端裝置平台的全面延伸。AI 硬體將與生成模型一同成為主流科技競爭核心,眾多科技巨頭將爭奪這場從軟體到硬體重新定義人機介面的角力。隨著首款產品預計在 2026 年面世,這場產業革命即將進入真正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