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劉品萱
蘋果供應鏈正快速轉向印度與台灣市場,2025 年第二季印度組裝出口手機佔美國進口 iPhone 市占達 44%,中國市場占比降至 25%。在美中貿易關係與關稅挑戰之下,「China Plus One」策略助力印度與台灣迅速崛起為關鍵製造基地。蘋果公司自 2025 年 Q2 起,絕大多數銷往美國市場的新款 iPhone 由 印度出貨,佔美國 iPhone 進口比重達 44%,台灣供應鏈也展現重要支援角色,顯示 Apple CN+1策略正加速落地。
印度快速躍升為蘋果全球製造重心
2025 年第二季,印度組裝的 iPhone 占美國智慧型手機進口比率達 44%,大幅提升自前一年僅 13%。同期間中國的市場佔比驟降至 25%。2024–25 財年,蘋果在印度生產 iPhone 的工廠出口總額達約 22 億美元,同比成長近 60% 。
「China Plus One」策略下的供應鏈多元化
面對美中緊張與高額關稅(中國產品最高可達 145%),蘋果積極實行 China Plus One 供應鏈分散策略,將更多產量轉向印度與越南。印度裝機與出口持續攀升,是減少對中國依賴的關鍵佈局 。
台灣的角色與台灣供應鏈參與
雖然印度增速迅速,但台灣製造商依然在蘋果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台灣的 EMS 業者與晶片代工龍頭持續供應關鍵零組件,並支援印度與全球工廠的技術與零組件供應來源。台灣與印度形成互補,共同支撐蘋果全球製造體系。
Foxconn 與 Tata 主導印度生產擴張
主要代工公司 Foxconn、Pegatron(現由 Tata 控股)、Wistron(亦已併入 Tata)通力合作,擴建印度製造基地。Foxconn 已投資近 15 億美元於金奈的顯示模組廠,預估可創造 14,000 個工作機會,並在 2026 前完成年產 30–35 百萬部 iPhone 的產能擴充。
他表示 Foxconn 在印度占比由 2022 年約 2.6% 提升至 2024 年約 10.8%,其印度在全球非中國地區營運佔比快速成長。
供應鏈在印度本地化趨勢
Apple 與超過 40 家印度企業合作,涵蓋顯示器、攝像模組與機構件等關鍵零組件。這些零件部分開始從印度出口至越南或中國的組裝廠,逐步打造完整供應生態系統。
美國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雖美國針對中國與印度產品皆可能加徵關稅,目前蘋果印度出口依然享有較低關稅(約 10%),分析指出該政策不大可能阻礙其印度擴產計畫。貿易風險促使蘋果對全球佈局採取長期視角,對美國市場保有供應穩定性。
趨勢展望與台灣印度互利動態
展望未來,印度有望在 2027 年前成為蘋果 25–35% 全球 iPhone 產量的製造來源地。與此同時,台灣供應鏈持續提供關鍵零件與技術支援,形成印台互補的 Co‑製造模式,提升兩地的產業戰略價值。
目前印度已實質躍升為蘋果主要製造基地之一,而台灣企業則透過供應鏈與技術層面的深度參與,確保全球製造體系的平衡與韌性。未來需關注美國貿易政策及國際投資動向,這將決定 Apple 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優化其供應鏈結構。